老鼠,不仅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,历来也是家家户户最不受欢迎的动物之一。它们不仅偷食物,还能咬坏家具,给人们带来无尽困扰。在普通家庭中,想要解决老鼠问题,可以养猫、放老鼠药或者使用粘鼠板。然而,问题就出现在一艘庞大的航母上,面对老鼠这一“侵略者”,这些常见方法却无法奏效。于是,美军想到了一个办法——养猫。不过,这个办法效果有限,最终我们军方却采用了一个简单却意外成功的“笨方法”。
航母,被誉为“海上巨人”或“浮动航空母舰”。这类战舰不仅是海军的主力舰,还是现代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。早在1925年,威廉·S.西姆斯将军就曾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提出:“一艘快速的小型航母,能独立摧毁甚至重创一艘战列舰,而一支航母舰队,若能掌控敌方上空的制空权,将能够摧毁对方舰队。”他由此得出了结论:“快速航母将是未来海军的主力。”
展开剩余83%西姆斯将军的预言确实应验了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美国依靠航母迅速取得了海空霸权。从1942年到1944年,珍珠港事件后,美国的航母数量从3艘猛增到50艘,海军飞机也从3638架增长到10070架,增加了近9倍;潜艇数量也由11艘增至77艘,登陆艇数量更是大幅增加。美军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战场上,以航空母舰为核心,组成了强大的舰队,成功取得了制空权和制海权,确保了对德国潜艇战的胜利,保障了大西洋航线的畅通,并在各次登陆作战中获得了胜利。
航母本身的攻击力远超任何战列舰。它不仅能搭载几十到近百架飞机,涵盖战斗机、反潜机、侦察机、预警机、电子对抗飞机等多种机型,还能执行空中、水面、水下及地面多种作战任务。航母的攻击力和防御力之所以如此强大,正是因为其搭载了各种专业化的舰载机。
航母在防御系统上同样有着严密的设计。美军的航母通常有三层装甲甲板保护,舰体两侧则设有多个防护舱,机库采用封闭式设计,舰内共有2000多个水密隔舱。此外,航母上还设有防火隔壁和防水横隔壁,以确保舰体的完整性。尽管航母在防御上几乎无懈可击,它们也有致命的弱点,那就是老鼠。
在航母上,老鼠能够四处乱窜,几乎没有任何地方不受其侵扰。它们不仅喜欢偷吃食物,还会啃咬各种设备,造成巨大的损害。航母作为现代化的高科技战舰,其内部电路和设备复杂而精密,电线纵横交错,宛如血管一样分布在各个舱室中。而老鼠正是通过啃咬电线和设备,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。这些电路的修复成本极高,而且一旦航母的设备出了问题,可能会影响到战斗进程。
至于老鼠为何能够在航母上泛滥,其原因有两个。第一,航母的建造过程非常复杂,且时间较长,这为老鼠提供了潜伏的机会;第二,每当航母靠岸补给时,船员会携带大量食物进入船上,给老鼠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。航母舱室众多,且常常需要储备足够的食物来保证数千名船员的需求,显然这些都成了吸引老鼠的诱因。
为了应对这个问题,美国海军选择了养猫。猫天生喜欢抓老鼠,早在几千年前,古埃及的水手就开始在船上养猫,用来控制老鼠数量。猫不仅能清除鼠患,还有时被视为吉祥物,带来好运。因此,美军决定将猫引入航母,期望解决老鼠问题。然而,现实的结果并不如预期。
刚开始,航母上的猫确实发挥了作用,抓老鼠非常积极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猫们逐渐变得懒惰。它们意识到即使不抓老鼠,也有足够的食物,捕鼠变得不再重要。而且,猫的活动也有负面影响,它们跳跃时经常会损坏电线和其他精密设备。因此,尽管美军并没有将猫赶走,但这种方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看到猫的效果不如预期,美军又尝试了使用红外线设备。这些设备通过照射老鼠,使其内脏受损,从而致使其死亡。尽管这种方法有一定效果,但依然未能完全消除老鼠问题。与此相比,我军在航母上对抗老鼠的方式则别具一格。
我军发现,老鼠之所以能够在航母上泛滥,正是因为存在不少隐蔽的通道。只要这些通道被封堵,老鼠自然无法再进入。因此,我军通过定期检修航母,封锁了所有可能成为老鼠入侵途径的地方。航母每次返港修理时,船员们会对所有潜在的入口进行检查和封堵,确保老鼠无法进入。这种看似简单的“笨方法”,实际上非常有效,而且成本低廉。
通过这一方法,我军成功解决了航母上的鼠患问题,使得舰员们能够更加安心地执行任务。相较于美军的高成本解决方案,我军的方法不仅经济,而且持久有效。虽然这一方法需要一定的人工和时间投入,但它确实解决了根本问题。假如美国海军采纳类似的做法,也许它们的航母上再也不会有老鼠的困扰。
通过这样的举措,我军在航母上的使用成本降低了,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,也避免了因电路系统受损而影响航母作战能力的风险。虽然这个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显得有些简单和原始,但它无疑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。如果美军能够参考这一做法,老鼠问题或许能够彻底根除。
发布于:天津市振兴配资-配资炒股门户网站-配资股票-国内十大杠杆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